許多患者非常害怕拔除智齒,但基本上只須挑選有經驗的牙醫師便不需要擔心了,另外牙醫師提到這些早該拔除的智齒長期留在口腔中,對人體不只無好處,還會引發許多不好的情況出現。所以建議智齒有狀況的患者可以聽從牙醫師的指示乖乖拔除智齒;拔除智齒之後要多注意傷口的情況,倘若出現出血過多的情況,便務必盡快就診檢查。
到底何謂智齒?
牙醫師提到,所說的智齒便是從上下顎門牙的中央開始計算的第8顆牙齒,正式名字為『第三大臼齒』;智齒是口腔之中最趨近喉嚨的牙齒,如果整體皆生長出來的話總共會有4顆智齒。
相比孩童時期的乳齒及小朋友時期更換之後的恆齒,第三大臼齒通常是於18歲之後才長出來,此時人類的心智較成熟,也較有智慧,因此習慣把第三大臼齒稱為『智齒』,但智齒一般皆會面臨被拔除的命運,由於智齒長在口腔最之中的關係,潔牙的時候很難刷乾淨,因此智齒才會非常容易蛀牙,另外有一些人的智齒會呈現水平狀生長,也便是我們常見的阻生牙(水平智齒),假設放任水平智齒不管的話,它很有可能會使鄰近的第二大臼齒蛀牙,因而推薦能夠與醫師討論是不是要拔除水平智齒。
不拔智齒可能會引發這些問題
是不是要把智齒(水平智齒)拔除智齒取決於兩個方面,牙醫師提出,假設智齒傾斜嚴重、沒長到正常的咬合位置,可能會和前面那顆牙齒形成袋狀凹槽,促成潔牙刷不乾淨。臨床上經常看到當智齒蛀牙狀況嚴重時,附近的臼齒一般會跟著遭殃。假設智齒會卡食品的話,推薦還是拔除智齒比較好,拔除智齒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前面好的牙齒。
另外,當牙齒要矯正又或是植牙時,智齒(水平智齒)或許會變成阻礙,例如要把第二大臼齒往後推讓咬合正常,或是需要空出空間來裝植牙體的時候便需要拔除智齒。
資料經桃園、台中、高雄牙醫彙整,資料僅供參考,推薦多多比較且親自向牙醫詢問。
講到這,各位是不是對於拔除智齒有些改觀了呢?其實病友只需事先和醫師進行詳盡的評估,確認日常是否有服用哪些藥品,抑或是有無疾病纏身等的問題,後續的拔除智齒手術及術後需知醫師皆會提供完整的介紹,病友只要好好的照著醫師的指令照護口腔健康,智齒的缺口處有任何問題便趕快回診檢查,才不會使傷口越來越糟,造成其他病徵接連出現。期許透過這次的分享,大家皆可對拔除智齒有多一份瞭解。
更多閱讀